謝謝《經濟日報》報導安葆的願景與承諾!

能源的供應,應立足在地、回應真實需求,並具備長期穩定性,而非依賴外部輸送。 

《經濟日報》近日專訪安葆,深入剖析臺灣當前面臨的能源挑戰,也具體呈現我們如何實踐低碳、在地且可擴展的電力系統解決方案。安葆董事長陳志復形容安葆的角色:「我們就像是能源界的小農,哪裡有地、有需要,我們就在哪裡種電。」

從備援電力到再生能源,安葆打造下一世代的生態系

安葆深耕臺灣三十多年,起初專注於備援電力,穩固產業運作的基礎。隨著碳排壓力升高,集中式發電廠的侷限性日益明顯,我們便開始思考更具彈性與自主性的在地能源系統。 

如今,我們與半導體、製造、醫療、金融、資料中心等關鍵產業攜手合作,量身打造微電網,整合發電、儲能與調度,確保營運不中斷、電力系統更具韌性。

氫氣發電並非遙不可及,企業現有資源就可應用

氫能往往被視為需仰賴高純度氣體、特殊管線與大型處理設施的未來能源,但上述這些卻未必是唯一利用氫能的途徑。安葆選擇從現有的工業副產氫著手,創造可行的解決方案。 

2023 年,我們與台南光宇應材合作,成功將製程中產出的餘氫轉換為穩定電力,這是全球首創,也獲得「工業餘氫綠電憑證」肯定。單一設備即可輸出 110kW 電力,無須依賴進口燃料,碳排放零,更突破氫能基礎建設的限制。

「若能全面推廣利用,台灣副產氫每年發電量將可達目前風力發電量的六成,

為台灣能源轉型增添強大的助力。」

能源效率才是真正的企業競爭力

我們關注的不只是發多少電,更重視如何把每一度電用得其所。透過 CHP 熱電聯產系統,我們將引擎餘熱回收再利用,提供熱水、冷氣或其他製程所需。例如一家與安葆合作的醫院已成功減碳 6.7%整體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到 90%,節能成效明確,而且可實際應用並推廣。

布局多元能源,強化系統韌性

安葆面對未來能源的不確定性,深知依賴單一電源不足以應對挑戰,因此近年積極發展多元能源系統,包括:

  • 與夥伴合建台東首座民間地熱發電廠
  • 利用工業廢水、畜牧廢水與食品污泥發酵產生的沼氣,用於 CHP 系統發電
  • 協助佈署企業儲能設備,自主管理用電,可用於廠內或售台電,創造額外收益

深耕台灣,放眼全球

隨著 AI 與數位轉型推升用電需求,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自主發電。安葆積極布局,已在台灣、美國、新加坡及日本建置能源系統,協助客戶的廠房穩定運轉,並降低碳排放,掌握能源主導權。同時,我們台南訓練中心讓亞洲各地工程師可到場親自操作,確保系統能因應不同氣候與法規。 

另外,我們與供應商夥伴攜手設計防爆和耐高溫的新型儲能櫃,並導入監測系統,以升設備維護效率及預測電池壽命。透過能源服務 EaaS 模式,我們與客戶共同節能,推動能源的轉型。

「台灣要走向潔淨能源,安葆的任務是用一種穩健又可靠的方式,讓這條路走得下去。」

—安葆董事長 陳志復

誠摯感謝《經濟日報》對我們發展與願景的詳盡報導。欲了解更多詳情,歡迎點擊底下連結閱讀全文。

📖 https://shorturl.at/H4s2R

 

【攝影師:聯合報陳正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