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過後,電力系統的下一步?

2025 年 7 月 6 日至 7 日,首波夏季颱風「丹娜絲」正面襲台,全台近百萬戶停電,居民生活、企業營運與公共設施全面受創。全台超過 2,500 支電桿倒塌,其中以台南市災情最為嚴峻,堪稱近年來規模最廣且影響最深的電網天災之一。

災後一週,南台灣部分地區仍未完全復電,約有一萬戶受影響,多集中於台南與嘉義的偏遠地區或高用電場所。儘管台電持續日夜趕工,但受限於人力短缺、連日豪雨與環境不利,遭遇如傾倒的樹木和淤泥等障礙,全面復電仍面臨諸多挑戰。

截至 7 月 13 日,農業、民間財產與教育單位的損失粗估已逾新台幣 30 億元

電力中斷衝擊產業,唯有優化電力設計,展現在地能源韌性

每一次停電,都會引發生產線停擺、產品損毀、醫療服務中斷等連鎖效應。對受災社區而言,缺乏穩定的供電與通訊保障,更使居民在自然災害中處於最脆弱的位置。距離都市越偏遠,等待復電的時間也越漫長,代價也隨之升高。

過去在台灣,電網運作穩定,但隨著極端氣候日益頻繁,過去被視為偶發的自然現象,如今已逐漸成為常態。這次災情再次凸顯,真正的能源韌性不在於災後搶修多快,而在於電力系統設計是否具備前瞻性與彈性。

真正的電力韌性,不能僅仰賴電網 

我們需要的是電力系統與一套具備彈性且可主動調節的分散式電力架構,涵蓋地區型微電網、智慧儲能系統以及可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建置。當市電網無法供電時,這些電力系統能支撐關鍵產線、醫院急診室與物流中樞系統,甚至維持偏鄉社區的基本運作。

這樣的布局,不僅關係到讓企業營運不中斷,更攸關整體社會的安全。

 

不要再等到下一次天災才倉促去應對

極端氣候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實,能源基礎建設的強化,是確保安全、穩定與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此次天災中,已有部分地區的設施展現出高度的能源韌性,這些場域早已建置自有發電、儲能與微電網系統,因其具備獨立自主供電的能力,即使遭遇斷電,亦能維持穩定運作。

安葆長期協助企業與公營事業導入整合電力系統,具備即時偵測、自動切換與持續供電等功能,確保重要的營運不中斷且用電無虞。電力韌性不是災後才想到要去補強的缺口,而是早就應該完善的基礎設施。

別再為停電承擔代價,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刻。讓安葆協助您建構更穩定且更有韌性的電力系統。歡迎與我們討論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 Johnson Liu (AFP), 台電, 林宜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