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丹娜絲過後:重新定義企業韌性與電力安全

颱風雖已遠離,新聞關注也慢慢降溫,但對企業而言,災後復原往往需要耗費數日,甚至更久;部分財物損失可能更難以修復。

2025 年夏季首個颱風「丹娜絲」於 7 月 6 日罕見正面登陸台灣嘉義市,是當地 120 年來首度遭逢颱風直撲。強風時速超過 120 公里、單日雨量突破 600 毫米,全台供電系統與企業營運皆面臨前所未見的壓力考驗。

安葆所關注的並不僅止於災情本身,更在於此次風災所突顯的企業營運弱點與潛藏風險。

颱風丹娜絲造成的主要災情包含…

⚡ 全台累計超過 82.9 萬戶停電,影響範圍涵蓋多個工業區

(截至本文發布時,仍有約 30 萬戶尚未恢復供電)

🔌 電線桿毀損逾 1,400 支,高壓電塔倒塌 3 座

💸 農業損失金額突破新台幣 10 億元

颱風成為電力系統的極限考驗!

夏季遭逢颱風並不罕見,但此次登陸台灣的位置讓人出乎預料,讓許多原本認為風險偏低的企業措手不及。台灣西部的工業廊帶、科技園區及重度用電產業聚落首當其衝,許多設施在短時間內陷入停電與通訊中斷。這代表即便基礎設施完善,仍難以完全抵禦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

隨著產業高度數位化和企業營運節奏加快,任何短暫的供電中斷,都可能造成損失與連鎖效應。

此次事件凸顯出以下幾點觀察:

⚠️ 停電風險不容輕忽

對半導體廠、醫療機構及資料中心而言,短短數秒的電力中斷,便可能造成生產停擺、資料毀損,甚至危及病患安全。唯有建置完善的備援電力系統,方能確保營運不中斷,將損失降至最低。

📍 氣候風險的地理分布已悄然改變

此次颱風丹娜絲登陸地區原本較少遭受強颱正面侵襲。這突顯過去對風險熱區與地理安全的判斷已不再可靠,企業有必要重新檢視供電韌性的整體規劃。

🔋 備援電力已從「備而不用」轉為營運關鍵

當今企業的競爭力,奠基於供電的穩定性。無論是柴油發電機、DUPS 動態不斷電系統,或是綜合能源解決方案,皆有助於在斷電時即時接手,確保營運不受干擾。

📈 電力韌性是企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戰力

導入高韌性電力系統的企業,往往在天災後能夠更快速恢復營運,強化在客戶、供應鏈與投資人之間的信賴基礎。在 ESG、營運計畫與穩定供電已成業界關注重點的今天,電力韌性已成為衡量企業韌性與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安葆如何協助企業強化防災的韌性 

多年來,我們深耕台灣半導體、醫療、資通訊與資料中心等高關鍵產業,致力建構超越傳統電網的穩定供電架構。

🔋 客製化備援電力系統可自動啟動,停電瞬間可無縫銜接電力供應

🏗️ 在地型獨立的微電網,確保關鍵設施持續運作不中斷

UPS 與儲能設備填補市電電網修復前的供電空窗期

🔧 定期維護、負載測試與教育訓練,確保電力系統維持隨時可用的狀態

📋 能源韌性規劃結合 ESG 與法規,助企業客戶穩健因應未來風險

每一場天災都是企業營運韌性的真正考驗

颱風丹娜絲帶來的不只是災損數據,更再次提醒我們:

電力穩定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唯有事前規劃,才能確保萬全。

此刻正是企業全面檢視供電韌性的關鍵時機。

歡迎您與安葆一同規劃更具前瞻性與可靠性的電力系統為可能的天災超前部署!

[圖片來源: AFP, CNA, Johnson Liu (Getty), New York Times, 臺電, 大雄空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