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管理
Supplier Management
永續經營
Main Menu
供應商遴選與資格建立
本公司致力於與具備穩定供應能力、符合公司需求且遵守相關法規之供應商合作,並透過制度化的管理機制,強化供應鏈的風險控管與永續發展。
供應商的遴選與建立,遵循以下程序:
- 由採購單位及需求單位評估潛在廠商,並提交「供應商基本資料表」進行審查。
- 經審查合格並獲得主管核准後,系統中將建立供應商基本資料,並依性質分類納入《合格供應商名錄》。
- 若評鑑不合格,將不予登錄或取消供應資格。
另外,公司亦考量供應商在環境保護、職業安全衛生與勞動人權等永續議題上的作為,並訂定下列管理政策與要求:
供應商管理政策及要求
- 環保要求:供應商須遵循當地及國際環保法規,定期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通過 ISO 14001 等相關環保認證。
- 職業安全衛生:供應商應建立職安衛管理體系,通過 OHSAS 18001 或 ISO 45001 等認證,並定期實施安全檢查與員工培訓。
- 勞動人權:供應商應遵循國際勞工組織(ILO)標準,保障員工基本權益,杜絕童工與強迫勞動,並確保工資與工時符合法規。
為推動上述政策之落實,本公司亦執行以下措施:
- 自評與報告:供應商需定期進行自我評估,提交環保、職安衛及人權面向之合規情形。
- 輔導與教育:針對未達標供應商,提供必要之專業輔導與教育訓練,協助其提升制度與執行力。
- 績效評估與獎懲:定期評估供應商整體表現,並設立永續績效指標,作為合作與獎懲依據。
定期評鑑機制
為確保合作品質與有效控管風險,公司依供應商類型實施定期評鑑:
- 主要供應商(如關鍵原料、零件供應商):每年評核一次;如遇重大品質異常,得即時啟動評鑑。
- 次要供應商(依年度採購金額前三大者):每兩年評核一次。
- 免評鑑情況包括:
- 屬雜項性質、具市場壟斷性、由客戶指定者
- 年採購金額未達新台幣十萬元或採購次數未達十次者
- 評鑑困難之海外供應商或代理商
※即使符合免評鑑條件,若持續出現品質或交期問題,公司仍得派員實地了解並要求改善,必要時將輔導改善情形回報客戶。
評鑑程序與責任
評鑑作業由採購單位與相關部門共同執行,填寫「供應商定期評鑑表」後呈報權責主管。如未通過評鑑,供應商須限期改善;若仍不合格,將自《合格供應商名錄》移除。
價格合理性與市場比較
對於長期合作之供應商,公司將視實際需求不定期與市場行情進行比價,以確保採購價格合理、維護公司利益。
資料異動與建檔管理
供應商若有名稱、銀行帳戶、付款條件等異動,須更新基本資料並經主管核准後方可調整。其他異動資訊應保留佐證資料備查。
所有供應商管理及評鑑紀錄將依內控規定妥善建檔與保存。
供應商評鑑標準
為確保選擇的供應商能符合安葆電能的高標準,我們建立了嚴格的評鑑流程,涵蓋製造能力、施工能力、品質管制及營業管理等各方面。此評鑑有助於確保供應商在產品質量、交期、合規性及環境責任等方面達到要求,並促進與供應商之間的穩定合作,支持公司可持續發展與長期成功。

製造能力
- 人員的工作經驗
- 生產管制適當性
- 機具精度與規格符合性
- 生產及出貨流程安排

施工能力
- 施工安排與進度控制
- 施工品質依規範執行
- 工程驗收與紀錄保存
- 即時矯正施工品質問題

品質管制
- 品管制度建立與執行
- 物料與成品檢驗控制
- 運輸過程中產品毀損防範

營業管理能力
- 負責人道德與品質意識
- 供應商道德行為與員工訓練
- 環境與衛生狀況
- 綠色包裝與運輸